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台南大學王多智老師致力研發天目釉,成為此一釉燒領域的佼佼者



記者黃天辰報導/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王多智老師具有豐厚的釉藥學經驗,致力研發天目釉,歷經上百窯次實驗,累積數千種實驗試片及數據,所燒出的各種釉藥變化,十分精采,已成為此一釉燒領域的佼佼者。
油滴天目是屬於中國傳統黑釉系統的釉藥表現之一,釉面浮現特殊斑紋,中國古代因釉面不同斑紋而以「油滴」、「鷓鴣斑」、「兔毫」稱之,東傳日本後常稱之為「天目」。由於其燒製極為困難,因此國內外雖研究者眾,卻僅少數創作者得以燒出,燒成率常為百中取一,能具優美流暢斑紋者更是稀有難得。
老師在釉藥研究師承吳讓教授,過去蒙恩師指導並盡得釉藥實驗精髓,對於釉式計算、試片製作與判讀,累積深厚基礎。觀賞王多智的油滴天目作品,常見其結晶斑形成立體狀,隨著光線有著特殊色彩顯現,層次豐富且變化萬千。老師表示,此由於釉藥燒製過程,內含氧化鐵呈飽和狀態,部分氧化鐵不再熔融於釉中,而隨氣泡浮出表面形成斑紋,期間輔以繁複的方式操控窯火,產生窯內氧化還原氣氛交替,進而形成各種特殊釉面。若以放大鏡觀看,浮斑成片狀,片片分明,真有如油滴浮於水面,且片狀浮斑中還可觀察到各種礦物結晶,件件作品有若宇宙星空閃耀,光華璀璨,令人讚嘆。
老師自述當以自己創作的茶碗飲茶時,俯觀茶碗中的油滴狀斑點,分佈宛如宇宙星空之燦爛景象,而深受感動,因此以「微宇天目」為自己作品命名,並撰文寫了「靜觀微宇」一文。其作品可說結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美學,處處顯露其個人獨特的自然人文風格,無論拉坯、塑形、施釉、乃至燒製過程,力求盡善盡美,每一件都是彌足珍貴的精品,值得永世流傳的藝術典藏。
老師感念南大提供良好的教學及研究環境,讓他得以心無旁鶩的進行教學與研究,才有今天的成果;為此,老師將精選一批油滴天目作品,與學校合作義賣募款,屆時希望各界踴躍響應支持。
老師教師現職為國立臺南大學美術學系專任副教授,除在校教授陶藝課程外,本身亦從事陶藝創作近三十年,具備國內數十場個展及聯展的豐富展歷;過去亦長期為學校服務奉獻,擔任過許多學校行政工作,歷任教學組長、美術學系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等職。若對其天目鈾作品感興趣者,也可至https://www.facebook.com/tenmoku網頁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