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天辰報導/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將於103年11月19日上午10時假雲林縣莿桐鄉,辦理「黑豆臺南5號栽培管理田間示範觀摩會」,下午2時假雲林縣西螺鎮辦理「黑豆臺南9號栽培管理田間示範觀摩會」,希望藉此讓更多農民了解國產黑豆獎勵契作政策之推行,及當地有利之耕作模式,歡迎有興趣的農民踴躍參加。
農糧署101年起訂定「獎勵契作大豆(黑豆)作業規範」,以83至92年為基期年,在基期年10年中任何1年當期作種稻或種植保價收購雜糧或契約蔗作,或於83至85年參加「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有案之農田,申報非基改大豆(黑豆)契作之農地,每期作每公頃核發契作獎勵金四萬五千元,希望農友踴躍加入國產大豆(黑豆)之生產,提高國內大豆自給率。
雲林莿桐及西螺地區有濁水溪之水源灌溉,物產豐富且品質佳,耕作模式一期作都以水稻為主,二期作則以水稻、蒜及大宗蔬菜為大宗。由於大宗蔬菜及蒜為敏感性作物,且人工需求高,對於年長農民可考慮轉作栽培國產大豆(黑豆)。雲嘉南二期水稻平均收益約每公頃43,000元,改種國產非基改大豆(黑豆),加上政府契作獎勵金,平均收益均較二期水稻高出甚多,而目前國產大豆契作模式許多地區,採用企業化經營管理,契作農民主要負責田間施肥與灌溉排水,其餘由農民代表安排播種、病蟲害防治、採收與調製,減輕農民工作負擔,降低生產成本,且契作生產無產銷失衡疑慮。此外水稻與大豆(黑豆)之禾豆科水旱田輪作,可降低田間病蟲草害,同時有利於土壤肥力維護,農民除了收益增加,亦有助於農地永續經營,為理想之耕作模式。
此次觀摩會將針對大豆(黑豆)契作模式及栽培管理等進行講解,對這兩場觀摩會有興趣的農民請踴躍參加,農友對各個栽培管理環節若有任何的問題,亦歡迎與臺南農改場研究人員聯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