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八年在口湖開「設磚造硬法」台灣第一口鰻魚池,有著「鰻魚的故鄉」的稱號。(記者 黃天辰)
嚴執行長說,未來最想做的事:1、養殖業結合觀光休閒。2、打造台灣鰻魚村。3、鰻魚養殖事業能代代相傳。同時讓遊客滿足「看得到」、「吃得到」、「玩得到」、「買得到」。 (記者 黃天辰)
十幾名媒體記者品嘗「第一鰻波工坊」豐盛日式便當
記者學習捕蝦(記者 黃天辰)
「好蝦冏男社」新鮮蝦子(記者 黃天辰)
「向禾休閒漁場」副理蕭淑愉表示,魚塭裏,以自然生態工法養殖海菜、文蛤、蝦子、螃蟹、虱目魚及吳郭魚,是個小型的自然生態區(記者 黃天辰)
記者 划船 撈海菜(記者 黃天辰)
摸蛤蜊(記者 黃天辰)
烤蚵(記者 黃天辰)
民意日報記者彭惠美報導/為帶動國內外旅客深度探索臺灣旅遊,交通部觀光局與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今(31)日起,安排為期2天一夜,以「美食、觀光」為主題的兩種踩線團行程,邀請十幾名媒體記者品嘗口湖、布袋地區美食及神山部落之觀光活動,感受臺灣美食觀光魅力;被採訪的美食業者也參與了2018台灣美食展,在當地頗負盛名。此次踩線團,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九管理處主辦,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協辦。
午餐安排在口湖鄉知名的「第一鰻波工坊」用膳,國內養殖的鰻魚90%行銷日本,都是品質最好的鰻,肉質細膩鮮嫩,又名胭脂鰻,含EPA 、DHA及膠原蛋白,營養價值豐富。男人吃了威武神勇,女人吃了養顏美容,深受市場歡迎。
執行長嚴竹英表示,口湖鄉傳統印象是淹水、貧窮,現在是全國佔七成之鰻魚養殖專區。鰻苗很貴,今年一尾160幾元,經過十個月辛苦養殖,第一批成鰻就可收成。
早期台灣鰻魚養殖技術是經由國外引進,每年的11月至隔年2月是鰻苗的捕撈期,漁民於鰻苗溯河時期,在河口利用「鰻線耙網和三角叉網」,捕撈隨著漲潮出現的鰻線(鰻苗日本近年雖已成功完成鰻魚人工繁殖,但其繁殖成本所費不貲,目前還無法商業化量產),再養殖在淡水水池裡。民國五十八年在口湖開「設磚造硬法」台灣第一口鰻魚池,有著「鰻魚的故鄉」的稱號。
工坊每一條鰻魚都有生產履歷,經過HACCP加工廠製作,通過SGS驗證,共經過五道嚴格檢驗,民眾可安心食用。工坊2018年榮獲雲林農特產品組十大伴手禮。
嚴執行長說,未來最想做的事:1、養殖業結合觀光休閒。2、打造台灣鰻魚村。3、鰻魚養殖事業能代代相傳。同時讓遊客滿足「看得到」、「吃得到」、「玩得到」、「買得到」。
第二站參訪「好蝦冏男社」,其命名「好蝦」有兩個涵義,其一、養出好蝦,其二、顛覆了傳統的慣性養法,養殖的方式很瞎;「冏」是創新突破。養殖方式採取生態混養,池中有吳郭魚、龍膽石斑、烏龜共有四十幾種,藉由生態鏈營造出最天然的生態圈,採取不投藥,友善養殖無毒蝦。
老闆李富正表示,六年前,台灣蝦子外銷日本,被發現藥物,讓養蝦業一夕崩盤。為了生計必須尋求如何改變,結合觀光休閒、美食,讓魚塭以另一種方式呈現。
李富正改變養殖態度,杜絕對水資源的爭奪和尋求與土地共存共榮的平衡點,希望消費者買到的是品質保證的新鮮蝦子,他申請了國際性組織W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平台,吸引國際志工前來打工換宿,體驗台灣的農村生活,進而將蝦子行銷國際。
第三站來到頗負盛名之「向禾休閒漁場」,位於嘉義東石鄉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旁,老闆蔡恭和擁有木作手藝,因此漁場內有許多廢棄漂流木、浮球改造的藝術品。
副理蕭淑愉表示,魚塭裏,以自然生態工法養殖海菜、文蛤、蝦子、螃蟹、虱目魚及吳郭魚,是個小型的自然生態區,11年前轉型成友善環境的休閒產業,經營生態旅遊、漁村體驗等活動。裡面的設施大部份都是環保再生利用,提供摸蛤蜊、釣魚、撈海菜、烤蚵、划船等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