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蘇貞昌表示同性戀是天生的,是自然的,不會傳染- 毫無知識與常識,滿口胡言亂語,可悲到極點


民意日報記者黃天辰特稿/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指出;「現在醫學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是自然的,不是疾病,不會傳染,也不可能因為教導而使異性戀者變成同性戀,更不可能因為治療,而使同性戀者變成異性戀。」一個全國最高行政院長毫無知識與常識,滿口胡言亂語,可悲到極點。
        
    科學界對於同性戀形成尚無定論
   科學界對於同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形成,尚無定論!然而「學習環境」會引導並影響孩子的性向與性格的發展。美國尼爾.懷海德博士(Dr. Neil Whitehead)認為「同性戀並非先天遺傳」;美國生物統計學教授梅爾(Lawrence S. Mayer)及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精神科院長麥克休(Paul R. McHugh)均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異性戀、同性戀或跨性別者擁有先天固定的性傾向。
 
    同性戀形成並非天生的
     臨床輔導,或是心理學的研究,都顯示同性戀的產生與原生家庭,童年或青春期的性傷害經驗有直接關係。Bailey承認新的研究結果未能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持遺傳因素對同性戀傾向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的看法。顯示遺傳或許並不是同性戀形成的重要因素。Stanton & Yarhouse2000);研究員發現這種染色體標記並不是引致同性戀的必需的(Necessary)或足夠的(Sufficient)條件。 Kinsey等學者(1948,1953)認為,童年如果有深刻的性經驗,那個經驗會有重複的傾向。如果那是一個同性性經驗,則日後很可能發展出同性戀傾向。
      
     同性戀形成出現在「性別認同期」
    精神分析論(Psychoanalysis) 大師佛洛伊德表示,性心理發展階段共非為五期;1.口腔期(oral stage)出生至一歲半。2.肛門期(anal stage)一歲半至二歲半。3.性器期(phallic stage)三歲至六歲。4.潛伏期(latent stage): 從六、七歲到青春期。5.生殖期(genital stage): 青春期之後進入成年。
    其中最重要的是性器期,又稱為「性別認同期」三歲至六歲快感的來源是性器官。小孩要通過"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即幼童對異性的父母產生性愛,但對同性父母有競爭、嫉妒和憎恨的感覺。性器期產生原始慾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獲得滿足。此時幼兒喜歡觸摸自己的性器官,幼兒在此時期已能辨識男女性別,並以父母中之異性者為「性愛」的對象。於是出現了男童以父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母親的現象,這現象稱為戀母情結,同理女童以母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戀父親的對象,則稱為戀父情結。同性戀傾向之原因,乃是「性別認同期」之「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人格發展過程中認知錯誤而產生的。
    DNA遺傳指令屬高度平行運
基因重組並不會產生同性戀因子
去氧核醣核酸(DNA)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生物個體成長需要經歷細胞分裂,當細胞進行分裂時,必須將自身基因組中的去氧核醣核酸複製。DNA重組作用使染色體得以互相交換遺傳訊息,並產生新的基因組合。去氧核醣核酸可作為「軟體」,將訊息寫成核苷酸序列,去氧核醣核酸運算在能源消耗、空間需求以及效率上優於電子電腦,且去氧核醣核酸運算為具有高度平行(見平行運算)的計算方式。因此,基因重組不會出錯,產生人格之突變;基因重組是屬複製,所以人類決不會生出老鼠,老鼠也不會生出貓。
人類身體屬生命的有機電腦
環境會影響人格之訊息扭曲
 人類的身體猶如相當精密的電腦硬體(生命的有機電腦) ,遺傳工程決定了電腦執行之位元(8位元、16位元、32位元、64位元…..)之優劣。而人格類似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作業軟體就是家庭與學校教育學習得到的知識與生命歷程中的學習曲線(經驗)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產生了認知功能「信息扭曲」(電腦不會自動學習,BIOS也不會產生訊息扭曲;人類屬自動學習之有機生命體,會因環境影響產生訊息扭曲),因此電腦不會產生同性戀,人類同性戀就會形成。
(本文刊登於民意日報39第三版)-敬請傳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