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日報記者李麗梅.陳素珠報導/為將珍貴的文化資產永續保留,灣裡保安宮花費兩年翻修宮廟、三年編寫《池鎮松山》一書,終於在今年度相繼完成,為此,市議員呂維胤特別邀集文化局長葉澤山、公所主秘吳朝立、松安里長黃高能、永寧里長王育貞及保安宮主委黃榮裕、副主委黃天福、監察委員黃天興,一同於廟埕前舉辦「灣裡保安宮整修落成暨《池鎮松山》新書發表記者會」。
灣裡保安宮創於民國35年的保安宮,經民國63年重建與興建後,其美輪美奐的藝術便成為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但因長年經日曬、雨淋、蟲噬,嚴重影響屋脊上象徵廟宇氣勢的剪黏及內部棟樑、彩繪,為了回復昔日丰采以及維護文化資產,灣裡保安宮在103年決定重建,共花費兩年的時間及上千萬的經費,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用現代的新技術將廟宇做全面的修整與翻新,並在落成後,一同發表經三年時間編寫而成的《池鎮松山-灣裡保安宮的舊事懷想》一書,期望透過此次整修及圖文紀載,讓灣裡、保安宮的歷史與建築之美能長久流
傳。
監察委員黃天興表示,保安宮極具特色的「剪黏」藝術,以往特別邀請榮獲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國寶級匠師-葉進祿來主導,如今的整修大任,也交由其兒-葉明吉著手。剪黏的翻修是將舊有之剪黏打掉,只保留外型,並將材料從玻璃改為陶瓷,因玻璃易受天氣影響而有熱漲冷縮的性質,容易造成脫落,瓷片則擁有多孔性的特質,不會縮脹,比較起來較能保存,因此雖然瓷片剪裁難度強、製作費用高,但為了能保存長久,廟方依然選擇改換材料。而保安宮更擁有潘麗水的門神與梁枋畫、蔡草如的神龕壁畫與施弘毅的石雕,每位都是得過藝術薪傳獎的大師,稱為四大名將,此次整修也將其作品全面清洗、補強,讓廟裡廟外被多樣的藝術功夫演繹得美輪美奐、散發光彩。此次的全面整修,花費兩年時間、共計一千多萬,經費由信徒及社會人士主動共襄盛舉而來。
《池鎮松山-灣裡保安宮的舊事懷想》一書,發行來源為三年前南區公所舉辦的鯤喜灣文化季,因其向廟索取簡介時,廟方並無資料,加上保安宮之藝術經常吸引許多學校、電視台、信眾及旅客來參觀,為使之能詳細了解保安宮的特色、參觀重點,灣裡保安宮管理委員會因而決定發行此書向大家介紹,讓保安宮的故事及四大名將之作品能繼續流傳下去,經三年詳實考察與紀錄,寫下灣裡與保安宮的文化價值,其所述所載,記錄了灣裡地區及保安宮的歷史沿革及建築之美,更記載了在地知識以及地方的老記憶,用文字、用照片,呈現灣裡歷史的「舊事懷想」。而「池鎮松山」四字則是從保安宮五府千歲及諸神以四攆轎之轎桿一字字所降之詩文而出。
葉澤山表示,保安宮可稱為藝術的殿堂,其他廟宇只要能有葉進祿、潘麗水、蔡草如及施弘毅其中一個大師的作品,便已是了不起,而保安宮卻能聚及四大名將之作,實在難能可貴,其藝術品樣樣手工製做,藝術性極高,與外面的規格品截然不同,是珍貴的文化資產。並提及,許多百年大廟都無文字留下,因此對於此次出版一書,十分感謝與欽佩委員會們的用心,讓灣裡與保安宮的故事能永久留傳,未來也會將此書收藏在台南市的所有圖書館,讓子子孫孫都可閱讀、讓其繼續傳承與發揚。
呂維胤表示,灣裡為台南的舊部落,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流轉,它產生了地形變化、地名演變,因為地方人士接續的流傳,它有了地理傳說、地方故事,但也隨著時代變遷,其歷史、故事也漸漸被遺忘,因此,特別感謝保安宮管理委員會,將灣裡的地理變遷、歷史沿革、城鄉風貌、民族信仰及工藝藝術皆用文字與老照片紀錄於《池鎮松山-灣裡保安宮的舊事懷想》中,讓其文化價值及文化資產能讓後代見證、了解並永續流傳。對於保安宮的建築之美,更能透過此書詳加觀賞、細細品嘗,其保存在廟宇中的工藝,有的長達數十年不變、有的經過此次的整修,重現了以往的光彩,呂維胤邀請民眾到保安宮參觀栩栩如生、舉止傳神的剪黏藝術,並索取一本《池鎮松山》回去作保存與紀念,讓灣裡的故事能讓更多人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