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書法學會於今日(11月8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地點於嘉義市北興國中視聽教室舉辦宋耀偉老師的這一場專題講座來欣賞分析篆書的歷史遞變與創作!書法學會理事長翁明灌為提升嘉義地區書法風氣也為讓書法教育落實於生活美學中,特別安排書法學術顧問高雄市書法協會理事長宋耀偉蒞臨演講,許多書法愛好者都來到這參與講座,有來自雲林縣、嘉義縣及嘉義市等縣市書法名家都齊聚一堂,有文化局副局長林金龍、市議員、北興國中校長張金龍及各書法書藝協會理事長參加,會場相當熱絡。今天參與原預計100人左右,實際參與講座人數多達165人,會場走道也都擺上椅子,會場滿滿都是人。
篆書,是上古文字的合稱,包括鐘鼎文、大篆和小篆等。其中鐘鼎文也叫金文,字體雄偉、凝鍊厚重;大篆,為西周後期太史籀所創,也稱籀文,《石鼓文》就是其中的一種,用筆雄強渾厚、樸茂自然。小篆又稱秦篆,由秦相李斯所制。有時又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統稱為大篆。
宋耀偉老師指出西周的金文如《毛公鼎》、《散氏盤》等,端整雄渾,氣勢宏偉。東周因諸侯爭霸,各顯地域特色,如東土的《齊侯盤》展現出勁直峭拔的剛強;西土的《秦公簋》表達出古樸雄渾的大方;南土的《欒書缶》透露了柔美渾圓的秀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所書的《嶧山刻石》,均衡勻稱,婉通流暢,堪稱小篆之精妙。漢代的《袁安碑》通婉流暢,圓勁遒美;《漢代篆書碑額》更是以隸寫篆,賦予了篆書的時代特色,為篆書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代李陽冰所書《謙卦銘》,以瘦勁取勝,婉曲翩然,為李斯之後第一人。宋、元、明的篆書雖不如先前的漢、唐,但不乏名家佳作如郭忠恕《黃帝陰符經》、程南雲《韓熙載夜宴圖》題名。清代因金石學盛行,習篆之風大興,不在侷限於小篆的巢臼,因而湧現出許多大家:鄧石如的《廬山草堂記》以隸法作篆,筆畫圓潤,張弛有度,稱為神品;趙之謙《悔不十年讀書》不僅以隸書筆法入篆,復具魏碑書法特色,可謂融鑄古今,自創一格;吳昌碩的《獵碣文》大氣磅礴,酣暢淋漓,令人一新耳目。
宋耀偉老師更道出現代的篆書創意並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要吸取傳統的精華再融入現代的科學與思維,開創新一世代的篆書創意。如蕭世瓊的《閑觀葉落》,以繩書篆;李蕭錕的《心經》,結合線條與色彩;林章湖的《文化花瓶》,以畫入篆;一燈的《墨戲》,是篆也是畫;宋耀偉的《毛公鼎銘和散氏盤銘集聯》,充分掌握中鋒線條與墨色運用。都各有其訴求的表現創意,而不再墨守成規。
宋耀偉老師在講課當中,並不是呆滯的照本宣科,而是生動活潑的把歷史、故事和書法特色帶進講解之中,並透過「問題與答案」來和觀眾互動!既精彩又傳神,令現場來賓印象深刻,讚美之聲不絕於耳,真是一場令人難忘的超讚講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