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攜手打造文化首都 賴市長:27個局處首長都應以文化局長自居


記者彭惠美報導/近日文化團體以網路連署及記者會方式對市府文化政策提出針砭與建議,賴市長在18日市政會議上,具體回應文化團體對市府的期許,強調「文化立都」的使命,任何施政作為都應不忘文化基底,市府27個局處首長,不管設官分職如何,都應以文化局長自居,才能全方位的推動文化首都的施政內涵;賴市長也向民間團體對文化事務的用心表達感謝,並表達將邀請文化團體面對面座談,充分溝通,攜手共創文化首都的願景。
賴市長強調,台南以文化之名升格為直轄市、「文化首都」是四大施政主軸的首要,而「傳承創新」則是站在歷史的轉捩點,帶領市府團隊對這個城市及187萬市民許下的莊嚴承諾。他相信,台南不必學京都、紐約、台北、高雄,台南要從光榮的歷史寶藏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蛻變成一座獨一無二的幸福城市。
對於月前文化團體以記者會方式對市府文化政策提出針砭與建議,賴市長首先表示感謝,感謝大家同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與願景表達關心與付出,讓文化事務的推動不是公部門可以擅專,而是經由多元及在地的共同參與,展現民主社會與公民社會的價值,也是城市的進步的動能,有了這股力量的鞭策,他更對文化首都目標的實現深具信心。
賴市長說,但遺憾的是,記者會外,透過一個負面名稱的網站,讓來自各方民眾陳述意見,他瀏覽留言發現,確實有許多意見相當中肯且深具參考價值,然而,不可諱言的,也有許多誤解文字出現,伴隨網站名稱,抹殺市府團隊一年多來的努力,令人遺憾。
賴市長認為,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生活,城市發展也是因應生活所需而存在。文化並不等於「舊」、都市規劃也不等於「新」,新舊之間價值的取捨,介面的銜接,惟有透過公民對話、前瞻性思維,捨棄自我本位或偏執,凝具共識才能有共同向上的力量,才能打開格局,展現高度,避免掉入「沙文主義」而不自知。
賴市長表示,他從政以來,一直引領進步的理念,對於文化資產、歷史建築、有形無形資產的保存與維護總是站在第一線,1994年參與藝文界發起搶救延平老街的連署就是其一;擔任第一任直轄市市長以來,更無時不以「文化立都」的使命提醒自己任何施政作為都應不忘文化基底,也一再要求27個局處首長,不管設官分職如何,都應以文化局長自居,才能全方位的達到文化首都的施政願景。
賴市長說,為了打造文化首都的施政目標,制度的設計、政策的規劃是上位架構,是捍衛文化主權決心的貫徹。「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的制定就是台南市「文化憲章」之首頁,透過該自治條例的規範進行老屋指認、規劃、修建及使用補助機制,樹立「不損所有權、振興老屋街、保存故居雅舍」的三贏局面,讓城市「新」風貎迥異於都會型城市,這就是對這座具有歷史意義城市的定位。除此之外,也指示文化局清查盤點台南市的名人故居,研擬保存機制,目前工作已近尾聲,將擇期向市民報告。賴市長也提到如屬於農田水利會職掌的曾文溪官田渡漕橋,在他的堅持下,說服水利署及水利會得以保存,正顯示他的態度與決心。
賴市長表示,至於礙於都市計畫劃定許久而擬拓寬或改建的道路,如面臨老街、老屋保存與都市發展、市民生活需要有所衝突時,例如消防、救護需要、疫情防治需要或市民對生活品質提昇的期待,他希望尊重多元意見的表達、吸納各種不同的聲音,異中求同,用時間換取各方意見的整合、形成共識、消弭對立。
賴市長說,這個緩衝或等待,無需解讀為對文化保存的不重視或不回應,文化團體也不必因此而焦慮,因為急就章的決策,可能滿足一方的需求,也可能對城市的定位與發展帶來無法預知的災難。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執政者,選擇以穩健與踏實的施政風格推動市政,期待市民能夠體察他的用心。
賴市長表達,民主需要對話,唯有透過對話才能互相瞭解,對公部門而言,才不會閉門造車、黑箱作業,請文化局架設溝通平台,與相關團體不斷對話,他也將親自與文化團體座談,面對面溝通,增進彼此的瞭解,讓文化古都的願景得以攜手共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