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日報記者李麗梅報導/雷 先生40歲男性,前天聚餐隔日早上醒來發覺右足拇趾關節腫痛而至門診求診。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門診抽血檢查血中肌酐酸為 1.0 m g/dl,尿酸 11.5m g/dl,尿液檢查有潛血及尿酸結晶。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皆有腎結石。經戒酒、飲食控制及規則藥物治療,二個月後門診追蹤尿酸值下降,腎臟功能改善,肌酐酸下降至 0.8m g/dl,並少有痛風發作。蕭 先生76歲男性為慢性腎臟病和長期痛風病人,今年6月因發燒咳嗽住院治療,胸部X光片發現左上葉肺炎及結節。進一步痰液培養發現為肺結核並開始接受肺結核藥物治療。出院後於門診追蹤發現病人腎功能持續惡化,血中肌酐酸由 1.3->1.8 m g/dl,且血中尿酸持續上升由 8.1->19.2m g/dl,病人生活習慣飲食無明顯差異。疑似結核藥物導致持續尿酸偏高。經調整藥物、飲食控制及規則降尿酸藥物治療,二個月後門診追蹤尿酸值已降至8.0,腎臟功能改善,肌酐酸由 1.8 m g/dl 下降至 1.5m g/dl 。
郭綜合醫院透析中心主任林孟德表示,腎臟科門診常會看到病人尿酸偏高。高尿酸血症除了容易造成尿酸結晶導致關節發炎引起急性痛風也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長期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即使無痛風發作,卻會增加動脈硬化疾病、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風險。日本學者對近五萬名日本男性鐵路工作者進行前膽性世代研究,發現血中尿酸值 > 8.5 m g/dl 比尿酸值正常的人發生腎衰竭的相對風險有8倍之多。嘉義長庚醫院追蹤993名腎臟功能正常且無微蛋白尿病人,追蹤四年後發現高尿酸血症為新發生微蛋白尿的重要危險因子;尿酸值每升高 1 m g/dL,則發生微蛋白尿機會增加 42%。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腎病變包括:尿酸鹽結晶導致腎結石、急性尿酸腎病變、慢性痛風性腎髓質病變。血中尿酸高、尿量少且濃縮,酸鹼值低,易造成尿酸結石,倘若結石阻塞至輸尿管,會造成腎絞痛、感染、甚至腎功能損傷。慢性病變是由於血中尿酸沈澱於腎髓質的間質處引起慢性發炎與纖維化,久之腎臟萎縮、功能喪失。高尿酸血症可以引發蛋白尿,腎小動脈異常,腎絲球肥大,腎小管間質纖維化,最後造成腎絲球硬化;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RAS)活化,抑制腎臟內皮細胞功能,誘發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導致入球小動脈血管病變及腎功能的惡化。建議慢性腎臟病及高尿酸血症病人定期追蹤尿酸、腎功能、尿蛋白、膽固醇、血糖與血壓;不要認為痛風發作才就診,要定期追蹤血液尿酸濃度,高尿酸亦是導致腎功能惡化重要因子;若合併的三高,也應追蹤控制。
林主任說,食物中的普林經由肝臟代謝成「尿酸」,最後由腎臟將尿酸排出體外。富含普林的食物有:內臟類、魚肉類、啤酒及含果糖飲料。患者宜儘量減少攝食富含普林的食物。急性痛風發作使用的止痛藥、秋水仙素甚至類固醇,對降尿酸無幫助,僅限短期使用,痛風改善就應停用;若飲食控制無效長期高尿酸則建議服用藥物,對於慢性腎臟病人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效果較差且有腎結石風險;建議以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別嘌呤醇 (Allopurinol) 為主。別嘌呤醇可能產生過敏症候群症狀,雖然發生機率僅約0.1%,死亡率卻高達兩成。腎功能不全及年紀大於六十歲被認為是引發此症候群風險因子之一,需特別謹慎。達理痛(Febuxostat) 非嘌呤類較少引起嚴重過敏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