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台灣鯛首批外銷新加坡今封櫃啟運 黃偉哲盼為漁民開拓多元國際市場

民意日報記者彭惠美報導/因應美國近期調升部分產品進口關稅,對台灣農漁產品,特別是以外銷為導向的蘭花與台灣鯛造成挑戰。作為全國最大台灣鯛生產基地,台南市政府積極協助漁民開拓多元市場,並獲得新加坡5公噸訂單。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日前往將軍智慧水產加工及物流運籌中心,出席「台南鮮鯛 新星向榮—台灣鯛外銷新加坡封櫃記者會」,宣布台灣鯛正式啟運出口新加坡,象徵台南漁產成功擴大國際市場。 

 

黃偉哲表示,台灣鯛過去外銷集中在美加及中東,面對美國關稅稅率尚未明朗之下,此次成功開拓新加坡市場,大大提升漁民對外銷市場的信心。面對國際貿易情勢變化,市府將持續推動公私協力與內外銷並進策略,促進台灣鯛產業升級轉型,保障漁民收益與產業穩定,讓台南優質水產品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

 

黃偉哲特別提到,今年的新加坡食品展期間,有當地的銷售商,在品嚐過蒲燒台灣鯛後一試成主顧,展覽期間天天來光顧。他認為,這次出口到新加坡的台灣鯛產品包含魚排、帶皮魚片、整條的條凍,適合火鍋及各式料理,還有已經料理好的蒲燒魚腹及炸魚塊,將供應多家新加坡餐廳及超市。

 

農業局長李芳林表示,台南台灣鯛年產量約25,000公噸,占全台約45%,主要分布於學甲、麻豆、下營、六甲及官田。為協助漁民開拓美國以外的外銷市場,先前於端午期間前往新加坡「台灣館」行銷台灣鯛,促成台南市漁產運銷公司與LONGRUNN FOOD PTE. LTD. 龍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該公司於6月24日下單5公噸台灣鯛,訂單金額約新台幣60萬元。

 

農業局補充,位於將軍漁港的將軍智慧水產加工及物流運籌中心,是推動在地漁產品加工、產銷調節與價格穩定的基地。第一階段開發已於113年完成部分竣工驗收,第二階段則預計今(114)年8月完工、10月底前移交營運。未來年處理量可達一千公噸以上,主要處理品項包括台灣鯛、文蛤、牡蠣、白蝦及虱目魚…等。全區設施亦符合HACCP與GHP標準,導入創新冷鏈技術,成為南部水產品冷鏈物流與加工示範基地。

嘉市雙師愛+1勇奪杏壇獎 學生跨海返校謝師恩

蘭潭國中郭禮瑜組長 獲杏壇芬芳獎 

蘭潭國中郭禮瑜組長 獲杏壇芬芳獎
玉山國中翁瑜旻老師 獲杏壇芬芳獎 
玉山國中翁瑜旻老師 獲杏壇芬芳獎 

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嘉義市蘭潭國中郭禮瑜組長與玉山國中翁瑜旻老師榮獲114年度「杏壇芬芳獎」殊榮,嘉義市政府教育處郭添財處長於630日特別代表黃敏惠市長恭賀兩位老師,並貼上紅榜以示祝賀,兩位老師長期深耕教育第一線,展現出高度的教學熱忱與專業精神,對學生的成長與學習產生了深遠且積極的影響。期盼藉由這份榮耀激勵更多教師持續奉獻,為嘉義市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

市長黃敏惠表示,教育是城市發展的根基,是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柱。她特別感謝今年獲獎的老師們,肯定他們在教育崗位上的全心投入與無私奉獻。這些優秀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悉心指導,更以身作則,實踐市府推動永續發展的理念,致力於培育具備未來競爭力與責任感的下一代。透過教育扎根,將孕育出改變未來、引領社會的優秀孩子,為嘉義市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處處長郭添財表示,杏壇芬芳獎是對長期默默耕耘教師的最高肯定,表彰他們在教學現場付出的辛勞與熱忱。這兩位獲獎老師不僅是教學專業的典範,更是師德師風的楷模。他們的努力讓嘉義市的教育品質持續提升,使得在地的孩子們能在更幸福、更有支持的環境下成長學習。嘉義市將持續關注與支持教育發展,讓更多優秀教師被看見,打造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教育城市。

蘭潭國中校長陳建銘表示,郭禮瑜組長從教已有21年,始終秉持著「不放棄每一名學生」的堅定信念,致力於用心陪伴每個孩子的成長。他善用激勵制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透過討論式教學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之外,郭組長更帶領學生拜訪如嚴長壽、沈芯菱、陳樹菊等社會典範人物,讓學生在真實的生命故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體會「三好校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精神。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在知識上成長,更在品格塑造上獲得深刻影響。多年來,他的努力獲得多項全國教學獎項肯定,展現出卓越的教學成果與師德風範。

玉山國中校長鄭振銘則表示,翁瑜旻老師總是以溫暖與愛心陪伴每一位適應不良或轉學生,成為他們在陌生環境中最堅強的心靈依靠。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總能從她的鼓勵和關懷中找到力量重拾信心。甚至有家長表示,因「神明指示」特別請託將孩子安排在翁老師所帶的班級中,讓同事們戲稱她是「神明認證的好老師」。翁老師以自身的生命故事與教學熱忱,深刻影響著孩子們的生命軌跡,她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也讓教育現場充滿更多溫度與人情味。翁老師曾經協助失落的學生進取向上,而榮獲總統教育獎。今天還有位學生特別從澳洲專程返台,回到母校親自向翁老師表達祝賀與感謝之意,慶祝老師獲得杏壇芬芳獎的殊榮。這份跨越國際的感動,不僅彰顯翁老師深厚的教學影響力,也見證了師生間深刻的情誼與教育的力量。

嘉義市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 將於7月15日進行 請民眾配合演練

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嘉義市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訂於715(星期二)1330分至14時實施30分鐘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交通及其他必要管制等實作演練。續於防空警報解除後,14時至15時實施60分鐘「救濟站」(地點南興國中)災民轉移收容、「急救站」(地點東區衛生所)傷患現場醫療處理及戰災搶救(災害救援)(地點中油公司G油槽區)等實作演練,敬請民眾遵守相關指揮並配合演習命令之管制及演練。

市府警察局表示,本次演習特別強調「仿真實地演練」,並安排市長(指揮官)於演習警報發放前,視導警察及民防人員引導民眾疏散避難真實情形,使各項演練能更符合戰時狀況,以深化全民防空意識。

市府警察局也提到,臺灣是多元社會,警察局拍攝「中、英、日、泰、越、印」等六國語言宣導短片上傳警察局全球資訊網、臉書(FB)及LINE群組,使國人、外籍人士新住民及移工等透過母語的講解與宣導,深入了解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訊息及重點;演習時,各公、民營工廠照常營運作業但須關閉門窗及實施人員管制(臺灣電力公司不實施斷電措施),防空疏散避難設施之所有人(管理委員會、保全或住戶),聽聞防空警報應主動開啟地下室車道之鐵捲門(柵欄)供周邊民眾就近實施避難;另行走於道路之行人及車輛(駕駛、乘員)則聽從警察及民防執勤人員引導,就近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

嘉義市政府呼籲,「請市民於演習期間遵守警察及民防人員指揮並配合演習命令之管制及演練,未配合者可依民防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百年林鐵動起來!阿里山林鐵首推「行動學校」特展 走出嘉義

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首展開幕

走進時光隧道 看見移動風景
林鐵展坊開啟感官旅程
共創互動區吸引大小朋友
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阿里山林業曁鐵道文化景觀」為臺灣第1個國家級的「重要文化景觀」,擁有逾百年歷史與深厚文化底蘊。為推廣林鐵文化資產教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林鐵及文資處)全新推出「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計畫,首度以行動展覽方式,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突破地域限制、跨館際合作。「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首展於今(7/2)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融合教育推廣與文化傳承,期望讓更多民眾親近林鐵故事,激發文化與學習的嶄新火花!

走進時光隧道,看見移動風景  林鐵百年魅力再現
  
穿越山嵐、掠過雲霧,阿里山林業鐵道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條流動於山林間的百年詩路。這條蜿蜒於高山森林的鐵道,不僅見證臺灣林業發展歷史,更被譽為世界鐵道工程的瑰寶!列車在海拔高度中緩緩攀升,一路穿越層層隧道,每一段黑暗過後,眼前的風景如幻燈片般轉換,這樣的景觀變化,正是阿里山林鐵最動人的旅程節奏。因此,本次特展以「時光隧道中的移動風景」為主題,邀請觀眾一同走進阿里山林鐵的時空軌跡,從歷史、人文到自然景觀,探索一條橫跨地理與記憶的鐵道旅程。

體驗、探索、共創  林鐵展坊開啟感官旅程
  
阿里山林鐵不再只是搭乘體驗,更是一場可以親手參與、全身感受的文化旅程!「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透過因地制宜的展示設計,帶著百年林鐵的故事走進城市與校園,開啟一場跨越地理、連結山林與鐵道文化的文資教育巡展。本次展覽設有兩大主題:「林鐵探索展坊」從觀光視角切入,介紹林鐵的沿線站點、登山軌跡及鐵道知識;「翻山越嶺」則以人文藝術視角,在大隧道裝置中,觀看林鐵車輛的演變,在小隧道中感受阿里山豐富的自然生態,並透過畫作與詩歌帶領民眾認識文化底蘊豐富的阿里山。此外,現場更設有「共創互動區」,每日限量提供專屬設計的隧道印章明信片,觀眾可自由蓋章收藏,讓參觀體驗更具互動性與趣味性。

跨館際攜手 從山林走向城市 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巡迴啟程
  
首站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館長黃文山強調:阿里山林業鐵路是臺灣林業發展的重要見證,亦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科博館長期關注臺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發展脈絡,與林鐵處『行動學校』計畫的理念高度契合,此次攜手推出以林業鐵道為主題的特展,不僅豐富本館展示面向,也深化文化資產與自然科學在教育推廣上的連結,期望透過這項展覽,讓更多觀眾了解阿里山林鐵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深度,進一步激發對本土環境與文化的認同與關懷,並期待未來持續深化雙方的資源整合與交流合作。

  巡迴第二站抵達國立臺灣博物館,陳登欽館長表示,臺博館與阿里山林業鐵路雖然地理位置相隔遙遠,但在歷史與文化層面卻有諸多共通性。首先,兩者皆為臺灣近現代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象徵,見證了臺灣社會的變遷。其次,臺博館所轄四座主要展館均為古蹟活化再利用之典範,而阿里山林業鐵路則為臺灣唯一的重要文化景觀,兩者均具備獨特的文化資產價值。今年十月,本展覽將巡迴至臺博館南門館展出。南門館不僅擁有豐富的產業歷史背景,並肩負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任務,與本展覽所闡述的自然與文化內涵相互輝映,誠摯邀請各界蒞臨參觀,一起分享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歷史文化之旅。

  林鐵及文資處王昭堡處長指出,文化資產保存的主要目的是教育,透過教育將上一代的智慧成果傳承。阿里山林業鐵路擁有多元的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為落實文化傳承使命,阿里山林鐵文資教育過去從沿著鐵道沿線的學校出發,透過教育推廣讓孩子與老師們在課堂上找回在歷史洪流中逐漸被遺忘的記憶。現在更從山林走向城市,透過行動學校的移動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阿里山。

  本次展覽首站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期從7月2日至9月28日;第二站將於10月24日至11月16日移展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最終站於11月21日至12月14日在阿里山車站展出,回歸山林原點與林鐵現場對話,誠摯邀請喜愛阿里山林鐵的大朋友小朋友,共乘這段文化與歷史的時光列車!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台南夜市全新吉祥物「夜奇鴨」萌樣出道 黃偉哲盼「菜奇鴨」、「夜奇鴨」強強聯手掀觀光熱潮

夜市的吉祥物「菜奇鴨」「夜奇鴨」


民意日報記者彭惠美報導/台南市場處吉祥物「菜奇鴨」圓滾滾的呆萌模樣不僅深受大眾喜愛,在網路上擁有極高聲量,更於2021年舉辦的台南市場吉祥物選拔中奪得冠軍,而繼「菜奇鴨」爆紅之後,因應眾多網友紛紛敲碗,盼望市府推出專屬夜市的吉祥物,為滿足民眾期待與需求,市府透過打造全新吉祥物「夜奇鴨」來與民眾相見歡,並於今(1)日舉辦「夜奇鴨」出道記者會,為後續的夜市行銷活動揭開序幕,其哥哥「菜奇鴨」也前來同台助陣鼓舞,為觀眾獻上一段即興的舞蹈,圓滾滾的可愛萌樣非常吸睛,兄弟強強聯手可望掀起全台熱潮,成為新一波的話題焦點。

 

市長黃偉哲表示,夜市不僅是台南的縮影與象徵,更是美食、人情味、歡笑氛圍的代表,而不論來自日本、韓國或是其他國家的朋友,每每來到台南遊玩拜訪時,一定會安排夜市行程,體驗台南道地且豐沛的夜市庶民文化。

 

黃偉哲強調,近年市府致力改善以往夜市給人的髒亂刻板印象,協助加強全方位、多元化的發展,希望讓更多好朋友喜歡台南夜市,也盼望「夜奇鴨」延續「菜奇鴨」所創造的熱潮,吸引更多人潮前來台南觀光,體驗夜市的多元風貌與特色小吃,帶動夜市的經濟活力與永續化。他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遊走台南各大夜市,逛逛、走走、吃吃、喝喝、買買通通一次滿足。

 

經發局表示,台南擁有獨樹一幟的夜市文化,而夜市不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喧鬧、樸實與充滿懷舊感的氣息,更是觀光客感受「台南感性」的絕佳景點,並期盼藉由此次特別推出夜市吉祥物「夜奇鴨」及一系列行銷活動,進而活化促進夜市的商機,讓夜市再次成為遊客觀光的首選,成為民眾日常消費與社交重心。

 

市場處表示,「夜奇鴨」與「菜奇鴨」身形如出一轍,不過「夜奇鴨」的身體是亮眼的黃色,宛如夜市中明亮的燈火,象徵熱鬧、歡快的夜市氣氛,其帽子上面的「Y」則是取「夜」的諧音「YA」,代表「夜奇鴨」會散播歡樂到夜市的每一個角落,此外,「夜奇鴨」身上的圍裙則是以夜市職人經常穿著的棕色圍裙為設計基礎,上面寫著大大的「夜」字,象徵夜市攤販專注與認真的精神,並向每個夜晚努力工作的夜市職人們致敬。

 

市場處指出,而為因應「夜奇鴨」出道,市場處將推出多款限定週邊商品,賦予吉祥物全新的生命力,打造「草根系偶像」的形象,並於暑假期間化身夜市推廣大使,深入府城最具人氣的夜市,舉辦快閃見面會等趣味活動,來與民眾近距離互動,推廣府城夜市文化,另現場參與的民眾將有機會獲得限定好禮,收藏「夜奇鴨」的專屬魅力,誠摯歡迎各位遊客來台南,感受在地的庶民文化與熱鬧氛圍,沉浸於「台南感性」的濃厚魅力。更多活動資訊可至「台南市市場巡禮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Market/或「台南市市場處官網」https://marketoffice.tainan.gov.tw/查詢。

嘉義市恢復升格省轄市43週年 Kahoot互動回顧歷史 320+1城市博覽會內容搶先曝光

慶祝升格省轄市43周年 
                    Kahoot遊戲回顧歷史 


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嘉義市政府今(1)日上午11時於市府1樓中庭舉辦「嘉義市恢復升格省轄市43週年慶祝活動」,在這重要一刻也同步公開將於12月盛大舉辦「320+1 嘉義市城市博覽會」的重點內容,慶祝建城321週年這一重要里程碑。活動開場安排Kahoot趣味問答遊戲,黃敏惠市長和陳姿妏議長、多位議員貴賓與各里里長共同參與並回顧嘉義市升格歷程,透過充滿趣味的互動過程,加深對嘉義市發展歷史的認識與情感連結。

黃敏惠市長表示,民國7171日嘉義市正式升格為省轄市,這是無數前輩共同努力、爭取而來的成果,回顧歷史,心中充滿感恩與感動,並以身為嘉義人為榮。黃敏惠市長回顧過去,嘉義市於民國39年被降為縣轄市,面臨有限的資源、地方建設發展停滯不前的困境,在當時各界人士看到嘉義市面臨的危機,努力不懈,同心協力為讓嘉義市恢復升格省轄市,當時臺灣省主席林洋港先生的支持,中央、地方各級民意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在關鍵時刻攜手克服挑戰,成功爭取嘉義市恢復省轄市地位,因此每一年,市府與議會都攜手舉辦升格紀念活動,以表達對歷史的感恩與對未來的展望。今年嘉義市升格已邁入第43週年,這段歷程見證了城市的成長與蛻變。

黃敏惠市長特別感謝陳姿妏議長與市議會長年來對市政的支持,並特別提到即便議長身體微恙,仍堅持出席這次活動,足見對嘉義升格紀念的重視,令人感動。黃敏惠市長指出,43年來嘉義市在各個領域持續成長,嘉義市每年編列預算從升格前的45千多萬元提升至今年已達2031千多萬元,行政能力、都市建設、市民福利全面躍升,嘉義市一步一腳印地持續進步,這一切都要感謝市民的支持與市政團隊的努力,也代表嘉義市的發展潛力與市民對城市的信心與期待。

黃敏惠市長強調,嘉義市未來的發展不僅需要市府努力,更需要中央的關注與支持。高鐵嘉義站與台鐵嘉義站之間的高鐵聯外輕軌,早已獲中央允諾興建,然而計畫延宕至今,這對於地方交通發展與區域均衡相當不公平。嘉義市於民國71年正式升格為省轄市,帶動此後城市的繁榮發展,希望中央借鏡嘉義市城市升格後的發展經驗,用前瞻目光興建軌道建設,帶動城市下一世代的繁榮。

黃敏惠市長也提到,對於前人的付出心懷感恩,而市府團隊更肩負著為下一代打造宜居城市的責任。黃敏惠市長說,期待你+1、我+1、大家一起來+1,為嘉義市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市民認識嘉義市的歷史與轉型歷程,珍惜這座城市的點滴進步,繼續團結前行。

今年適逢諸羅建城321週年,文化局長謝育哲也在活動現場,公布年底「320+1 嘉義市城市博覽會」的重點內容與主視覺。320+1 嘉義市城市博覽會將於1212日至1228日盛大登場,主軸涵蓋「共享城市」、「宜居城市」、「摩登城市」,並規劃精彩的活動和多元的主題策展,從文化、社會、經濟、都市與產業等多元面向展現嘉義市嶄新風貌,黃敏惠市長也誠摯邀請大家共同參與這場嘉義市的歷史盛事。

嘉義地檢署召開司法機關成少共犯案件聯繫會議 積極保護少年權益 預防成年人與少年共同犯罪


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嘉義地檢署因應少年事件處理法,於民國112621日修正公布,就修法重點有關完善移送少年前程序、強化被害人權益保障及曝險少年行政輔導先行新制,加強轄內各司法機關之業務聯繫,共同落實正當法律程序及保障少年人身自由。特於昨(30)日下午330分,邀集法務部調查局嘉義縣調查站、嘉義市調查站、嘉義縣警察局、嘉義市政府警察局及轄內各分局、內政部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縣專勤隊、嘉義市專勤隊及憲兵指揮部嘉義憲兵隊,召開「嘉義地區成少共犯案件聯繫會議」。會議由本署江金星主任檢察官主持,並由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少年及刑事法庭洪裕翔庭長共同與會。     

    本次會議,對於成少共犯案件之管轄權、強制處分令狀核發時機、少年可否以證人身分先行傳喚、成年犯及少年之筆錄如何相互提供及成年犯之犯罪情資提供方式等,如何處理少年觸法行為之議題,充分討論、溝通,並就成少共犯案件聯繫機制,建立法院與地檢署聯繫窗口、建制同步執行機制及縮短程序落差。    

    隨著網路世代的發展,少年與成年人共犯詐欺、毒品、妨害秩序等犯罪案件之情形,呈現增加趨勢,為落實少年權益保障機制、防治成年人與少年共同犯罪、避免犯罪偵查之漏洞,院、檢與警、調、移、軍等司法警察機關有必要即時聯繫、資訊共享,本署針對成少共犯案件所衍生的程序、蒐證及溯源追緝等問題,將持續強化與法院、各機關間之橫向聯繫,並進行滾動式檢討,隨時精進處理流程,共同兼顧少年權益保護及治安之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