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民眾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於十大癌症發生率居冠!

民意日報記者李麗梅.陳素珠報導/國人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於2013年有14965人罹患,於十大癌症發生率居冠!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家族病史、個人大腸癌或瘜肉史、發炎性腸病、肥胖、嗜食紅肉、抽菸、喝酒等。大腸直腸癌的症狀為便血、貧血、腹痛、大便習慣改變…等。值得注意的是有30%大腸癌無症狀,是由篩檢(糞便潛血檢驗)發現的。
一、61先生因大量便血、頭暈住院。經輸血及藥物治療,症狀改善。大腸
鏡檢查,發現大腸憩室及痔瘡。
二、47先生因便血至門診就醫,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癌,分期為第二
期。經手術、化學及放射線治療,追蹤無復發。
三、62歲吳先生,其兄長因大腸癌接受手術治療,他曾被建議作大腸鏡檢查,
因怕痛而未成行。此次因糞便潛血檢驗陽性就診,經討論,安排麻醉大腸
鏡。檢查發現瘜肉及大腸癌。瘜肉以瘜肉切除術切除。大腸癌分期為第三
期,經手術、化學治療,追蹤無復發。現仍保持門診追蹤。
    郭綜合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醫師張育霖表示,便血原因包括:大腸憩室、痔瘡、缺血性大腸炎、大腸直腸瘜肉及癌症、血管異常、發炎…等。醫師會為病人輸液、輸血以維持生命穩定,檢查找出病源施行止血治療。便血的原因中以大腸直腸癌惡性度最高,也影響生命!
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檢查:1.糞便潛血檢驗:潛血化學法易受食物影響,建議採用潛血免疫定量法,專一性較高,不受食物和一些藥物影響。糞便潛血檢驗陽性者或雖陰性但有症狀或家族史有大腸癌或瘜肉者,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或下消化道鋇劑攝影術。2.大腸鏡:醫師將內視鏡從肛門進入,檢視大腸內腔,需要時可切除瘜肉或於病變處切片送檢。若大腸鏡過程配合麻醉,可達無痛效果。3.下消化道攝影術:若有特殊因素不作大腸鏡可考慮此檢查。經清腸後,將含有鋇劑的顯影劑及空氣由肛門灌入大腸,再照X 光以顯現腸內輪廓。若顯現或懷疑腸內有病變,需安排大腸鏡診斷及處置。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視腫瘤大小(T)、淋巴結有無被侵犯(N)、有無轉移至遠端器官(M),分期為第一至四期。第一、二期經治療,五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1.手術治療:切除癌或被癌阻塞處。2.化學藥物治療:針對第三、四期及第二期高風險者。放射線治療:配合化學治療,多用於直腸癌或轉移。    
大腸直腸癌的防治:國民健康署推行大腸癌篩檢,篩檢年齡為50-74歲。經篩檢發現的大腸癌近七成為第二期或以下的早期癌症,而未接受篩檢者罹患的大腸癌有高達兩成已達第四期癌症。
郭綜合醫院積極推行大腸癌篩檢、追蹤。以2014年為例,糞便潛血檢驗陽性接受大腸鏡檢查者發現過半數人有瘜肉,約3%罹患大腸直腸癌。本院大腸直腸癌團隊為病人妥善治療及追蹤,也安排衛教提醒病人及民眾大腸直腸癌的防治。
醫師說,便血有時是大腸癌的症狀,應該就醫規劃檢查。預防大腸直腸癌應戒菸酒,多運動,少紅肉及高脂肪食物,多蔬果,定期篩檢。大腸直腸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