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全程動手操作,從基礎切割到複雜結構拼接,完整體驗榫接工藝流程
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嘉義素有「第二座阿里山」之美譽,而今年嘉義市實驗木場的多元課程更是讓這座木都魅力再現。為期五天的大木構建築工作坊,讓參加者實際參與木構件的搭建,進一步了解傳統與現代工法的融合。榫卯工藝培訓計畫以203小時的完整課程,培育了9位專業學員,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生命。全年共吸引了超過140人參與活動課程。
同時,由實驗木場協辦的「113年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熱烈響應,共有55支團隊參與競賽,比賽作品涵蓋從歷史修復到現代功能結合的多元構想,不僅為嘉義「木都」的老屋活化提供更多再生的想像,還成功聯結了其他計畫資源,共同探索如何將老屋文化融入現代都市生活。這次競賽不僅是老屋再利用的一大步,也為後續相關計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驗木場以推廣木工技術及文化為使命,不僅讓更多人認識榫卯的工藝之美,也將嘉義的木構建築與文化價值深入人心。這份熱烈的支持與反饋,也為明年的課程增添更多可能性,2025年,實驗木場將持續推動木工技術傳承,規劃更豐富的課程內容。我們將推出串聯嘉義與阿里山的深入課程,讓參與者在實地走訪中體驗兩座阿里山的文化魅力。同時,也將增設更多輕鬆有趣的手作課程,讓民眾在創作中感受木工技術的趣味與成就感。嘉義市實驗木場誠摯邀請大家持續關注我們的課程與活動,讓木工技術和老屋再生成為我們共同守護的文化資產!更多活動訊息請上實驗木場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MV3Zx)或實驗木場官方網站(https://mudu.chiayi.gov.tw:8443/index.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