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日報記者賴南賢報導/嘉義縣今年起策辦「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主題藝術節,以嘉義的人文地理學概念為經、流經的溪流為緯,架構在地藝術的行動論述,用全新觀點描繪嘉義文化生活圈,首度舉行挑選沿著台三線公路的竹崎、番路、中埔、大埔四鄉鎮出發,活動展期自10月15日至11月6日,來自全台的藝術家與本縣11處社區,共同創作15件地景藝術裝置作品,要使在地面容更加立體突出。
藝術節藉族群融合、聚落文化、友善農業、環境教育四大核心,切入不同地域及議題主軸,整合「聚落文化共融、共榮」以及「人與自然共生、共存」觀點,從流經嘉義縣4條河—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及曾文溪流域區分,為期五年在18鄉鎮分年分區舉辦,立基在地自然景觀、人文資產,藝術介入與社區共創,產出豐富多元的作品與展演。
「藝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策展人向家弘表示,藝術家致力將流域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再一次書寫,就是「再」這個字的核心詮釋,運用「藝術輪庄的行動,在地交陪的策略」,從土地出發來書寫在地人文故事,再次詮釋藝術,同時輪替深入詮釋地方。
13日上午舉行宣傳記者會,邀請創作藝術家們共襄盛舉,地點選在中埔鄉民代表會前,此處也設置一座由藝術家林純用、楊海茜老師及在地和興村辦公室共同創作的藝術品「日月同輝」,以鐵、竹條、彈性布鉤織而成,主體長寬7公尺、高3公尺,設計融入客家建築的半月池特色,表現客家文化的精彩。
「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亮點滿滿,活動期間週週有豐富精彩活動,包括藝文展演、親子遊戲、市集野餐日、文化論壇,更與知名烘培師吳寶春與本地烘培坊協同創作開發在地時令新鮮水果麵包、點心、果醬,也邀約縣內外藝文表演者共襄盛舉,讓藝術節不再只是作品展覽,而是人的溫度與土地的脈動,以此帶來更多迴響、共鳴。
記者會也安排現代舞、凱渥模特兒走秀演出,為活動增添風采,吳寶春今也出席,帶來東石小麥製作而成的麵包與大家分享嘉義好滋味,他說用在地的食材製作才能讓大家認識嘉義,從「吃」融入生活,這些食材都是嘉義的驕傲。
2022年沿著竹崎鄉的竹崎親水公園4件作品【竹雨嬉遊】、【蜂育/豐裕】、【灣果聚香】、【綻放】;番路鄉牛埔仔愛情大草原3件作品【柿柿同心】、【土匪夫妻】、【凝望】;中埔鄉的中埔農創園區2件作品【瓜瓜一嘉親】、【月灣下的祝福】與中埔街區的【日月同輝】;大埔鄉街區與湖濱公園的5件作品【水分子2】、【蛻變】、【2021曾文大旱、地質紀念碑】、【野燒藝術行動/大埔燒】及【山麻雀之歌】。
在此同時,也將編輯出版2000本專冊,紀錄中埔鄉、番路鄉、竹崎鄉、大埔鄉藝術行動與社區故事,形塑當代地方學,讓更多人瞭解這片土地的文化價值,透過藝術家參與激發在地行動與對未來的想像,重新發掘因地制宜的地方知識學,展現原創的文化生命力,累加成為文化自信最堅實的基礎。
翁章梁說,希望全國所有好朋友能夠來嘉義欣賞常民生活跟藝術家結合所展現出的能量,也了解各個地方所發展出的不同生活文化,透過在地輪替創作再一次審視自己的生活,也能夠向外地人開口介紹家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