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日報記者彭惠美報導/秋作是玉米、大豆及胡麻主要生產期,9月28日 杜鵑颱風侵襲,植株受損嚴重,對於正值開花期之田區影響最大。播種後遇豪雨,對生育初期或幼苗期田區,易導致種子或幼苗腐爛缺株;重新播種則必須考慮播種期延後的風險。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出以下建議供農民參考,以期減少風災造成的農業損失。
對於受損較輕微田區,於颱風豪雨過後應疏通排水溝渠,儘速排除田間積水,避免根系腐爛,促使根系恢復活力,減輕浸水損害。清除田間受損植株,施用推薦藥劑以減少病害的發生,配合中耕培土酌施肥料或葉面施肥,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勢。
玉米幼苗期遭浸水枯死達30%以上者,建議重新播種。硬質玉米的品種可選用明豐3號、臺南24號及臺農1號,但明豐3號屬於晚熟品種,於10月中旬後種植,後期生育溫度低,生育期需達160天以上,次年一期作欲種植水稻的輪作制度,可選用中早熟品種如臺南24號及臺農1號;食用玉米品種可種植金蜜、黃白雙色的水果玉米及臺南26號等。
大豆及胡麻對光照及溫度極為敏感,大豆及胡麻適當播種期為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0月份重新種植的植株生育期縮短,開花期可能面臨低溫寒害,造成植株停止開花或授粉不良,甚至落花及落果等情形,恐嚴重影響產量,大豆甚至株高過低無法機械採收,這些是復耕必需承擔之風險,建議選擇種植其他適當作物如玉米,以避開風險,倘仍需重新栽植,建議增加栽植密度,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